时间: 2025-04-26 04:3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1:22
弃垒:字面意思是指放弃或遗弃的防御工事或堡垒。基本含义是指在军事或竞争中放弃已建立的防御或优势地位。
“弃垒”一词源于古代军事术语,最初指的是在战斗中放弃防御工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扩展到比喻性的使用,指任何形式的放弃或遗弃。
在**文化中,“弃垒”常常带有负面含义,因为它暗示了失败或退缩。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明智的弃垒也被视为战略上的智慧。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消极的,因为它通常与失败、放弃和退缩相关联。联想上,它让我想到战争中的撤退场景,或是个人在面对困难时的无奈选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证过一个朋友在职业发展上遇到瓶颈时,选择了弃垒,转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这个决定虽然艰难,但最终证明是明智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弃垒”:
在时间的河流中,我弃垒了昨日的堡垒,
迎接晨曦的光芒,筑起新的梦想之墙。
视觉上,“弃垒”让我想到荒废的城堡或废弃的军事基地,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听觉上,可能是风吹过空旷战场的呼啸声,或是士兵撤退时的沉重脚步声。
在英语中,“abandoned fortress”或“deserted stronghold”可以对应“弃垒”的概念,但这些词汇在英语中可能没有那么强烈的军事或战略含义。
“弃垒”这个词在语言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应用场景,从军事术语到日常比喻,它都承载着放弃和转变的意味。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多重含义有助于我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决策。
1.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
2.
【垒】
(形声。从土,畾(雷)声。本义:军壁,防护军营的墙壁或建筑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垒,军壁也。 、 《礼记·曲礼上》-四郊多垒。 、 《周礼·夏官·量人》-营军之垒舍。 、 《左传·僖公十九年》-因垒而降。 、 《左传·宣公十二年》-摩垒而还。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于城内更筑坚垒。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垒西边。
【组词】
垒培、 垒尉、 垒和、 垒口、 垒舍、 深沟高垒;两军对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