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8 18:3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8:30:52
惰慢(duò mà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懒惰和怠慢。它描述的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不愿意付出努力或对事物不积极响应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惰慢”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性格或行为,如“他因惰慢而失去了晋升的机会”。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批评某人的懒散态度,例如“别那么惰慢,快点完成你的工作”。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中,“惰慢”可能指员工的工作态度问题,影响团队效率。
“惰慢”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惰”字古已有之,意为懒惰;“慢”字则有怠慢、不积极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懒散和不积极行为的词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勤劳被视为美德,而“惰慢”则被视为负面品质。在现代社会,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对“惰慢”的批评也更为常见,因为它可能导致个人和组织的效率低下。
“惰慢”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懒散、不负责任的行为。它可能引发对个人品质的质疑,以及对工作或生活态度的批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因为惰慢而影响团队合作的情况。例如,在学生时代,有些同学因为惰慢而不按时完成作业,影响了整个班级的进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光不待惰慢人,勤奋者已踏征程。”
视觉上,“惰慢”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躺在床上不愿起床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懒洋洋的语调或缓慢的步伐声。
在英语中,“惰慢”可以对应为“lazy”和“slack”,但这些词更侧重于描述物理上的懒惰,而不像“惰慢”那样强调态度上的怠慢。
“惰慢”是一个描述消极态度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语言表达中更准确地传达我们的意图,并在实际生活中避免表现出这种负面态度。
1.
【惰】
(形声。从心,隋省声。本义:不恭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惰,不敬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滕成公来会葬,惰而多涕。 、 宋·苏轼《教战守策》-今者治平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
【组词】
惰傲、 惰慢、 惰肆、 惰骄、 惰偷
2.
【慢】
(形声。从心,曼声。本义:轻慢;对人无礼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慢,一曰不畏也。 、 《广雅》-慢,惰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我远而慢之。 、 《礼记·缁衣》-可敬不可慢。 、 《吕氏春秋·处方》-而长不简慢矣。 、 《左传·庄公八年》-君使民慢,乱将作矣。 、 《荀子·君子》-敬贤者存,慢贤者亡。 、 《吕氏春秋·上德》-荆成王慢焉。 、 《庄子·则阳》-其慢若彼之甚也;见贤人若此其肃也。 、 《儒林外史》-管家,实是多慢了你。
【组词】
慢骂、 慢亵、 慢狎、 慢视、 慢公、 慢令、 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