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2:38: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2:38:33
惰心: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懒惰的心态或倾向。它描述的是一种不愿意付出努力、倾向于逃避责任或困难的心理状态。
惰心这个词源于汉语,由“惰”和“心”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惰”已经用来形容懒惰的行为,而“心”则指心态或心理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惰心”这个词汇,用来更具体地描述懒惰的心理状态。
在许多文化中,惰心被视为一种负面特质,与勤奋和努力相对立。在教育和社会活动中,鼓励人们克服惰心,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
惰心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停滞不前、缺乏动力和效率低下的状态。它可能激发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鼓励他们采取行动改变现状。
在个人生活中,惰心可能是我在面对困难任务时的一种自然反应。通过意识到这一点,我可以采取措施,如设定小目标和奖励,来克服这种心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惰心:
在懒惰的阴影下,
心灵沉睡,梦想凋零。
唤醒那惰心,
让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惰心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躺在床上,无所事事,周围是散落的书籍和未完成的工作。听觉上,可能是时钟的滴答声,提醒着时间的流逝。
在英语中,与“惰心”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indolence”或“laziness”。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同样被视为负面特质,但在表达上可能略有不同。
惰心是一个描述懒惰心理状态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影响。了解和识别惰心,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是重要的。通过克服惰心,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实现目标,提高生活质量。
1.
【惰】
(形声。从心,隋省声。本义:不恭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惰,不敬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滕成公来会葬,惰而多涕。 、 宋·苏轼《教战守策》-今者治平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
【组词】
惰傲、 惰慢、 惰肆、 惰骄、 惰偷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