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02: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02:01
掩蔽(yǎn y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遮盖或隐藏。它通常用来描述物体或事物被其他物体或事物所覆盖,从而变得不易被看见或察觉。
“掩蔽”一词源于古汉语,其中“掩”意为遮盖,“蔽”意为隐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用于描述物理上的遮盖或隐藏。
在某些文化中,“掩蔽”可能与隐私和保护有关,如在传统婚礼中,新娘可能会用面纱掩蔽自己的脸,象征着纯洁和神秘。
“掩蔽”这个词可能引发一种神秘或不安的感觉,因为它涉及到隐藏和不可见的事物。在文学和艺术中,它常被用来创造悬念或深层的情感体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用“掩蔽”来形容某些物体或人的状态,如在雾天中,远处的山峰被雾气掩蔽,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星辰掩蔽,唯有月光,温柔如昔。”
在英语中,“掩蔽”可以对应为“obscure”或“conceal”,它们在语义上有相似之处,但“obscure”更多用于描述使事物变得不清晰或难以理解,而“conceal”则更侧重于隐藏。
“掩蔽”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不仅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还能增强对文学和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在个人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灵活运用“掩蔽”可以丰富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掩】
(会意。从手,从奄,奄亦声。本义:遮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掩,敛也。小上曰掩。 、 《仪礼·士丧礼》。注:“裹首也。”-掩练帛,广终幅。 、 《史记·司马相如传》-掩薄草渚。 、 《周髀算经》-空正掩日。 、 《聊斋志异·促织》-掩口胡卢而笑。 、 清·方域《壮梅堂文集》-掩其上哉。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手巾掩口。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诚。
【组词】
掩圹、 掩心、 掩土、 掩面、 掩著
2.
【翳】
(形声。从羽,嫛(yī)声。本义:用羽毛做的华盖,舞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以羽覆车盖,所谓羽葆幢也。”-翳,华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