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1:40
“九阍虎豹”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成语,源自古代文学作品。字面意思是指九重门内的虎豹,比喻隐藏在深处的凶猛之物或难以接近的权贵。
在文学作品中,“九阍虎豹”常用来形容那些隐藏在幕后、不易被察觉但极具威胁性的人物或势力。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使用,因为它过于文雅和生僻。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可能会用来分析古代政治或社会结构中的隐秘力量。
“九阍虎豹”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源自古代对宫廷深处的神秘和危险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在主要出现在较为古典的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宫廷和政治常常被描绘为充满阴谋和危险的地方,“九阍虎豹”正是这种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权力斗争的深刻认识和批判。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神秘和危险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古代宫廷中的阴谋和权力斗争,以及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强大势力。
在我的生活中,这个词汇并不常用,但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或历史书籍时,我会遇到并思考它所代表的深层含义。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歌时,我可能会使用“九阍虎豹”来形容那些隐藏在权力背后的危险人物:
宫墙深深,九阍之内,
虎豹潜伏,暗影重重。
权谋交织,人心难测,
一朝风云,谁主沉浮?
想象一幅古代宫廷的画作,深邃的宫门后隐约可见虎豹的身影,这种视觉形象与低沉、紧张的音乐相结合,可以很好地传达“九阍虎豹”所蕴含的神秘和危险感。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隐藏的敌人”或“幕后操纵者”在多种语言中都有体现。
“九阍虎豹”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在描述复杂的社会和政治现象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九阍虎豹嗟难近,一炬龙蛇事可怜。
1.
【九】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 、 《易·文言》传-乾玄用九,乃见天则。 、 《楚辞·九辨》序-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 、 《管子·五行》-天道以九制。
【组词】
九伯、 小九九、 九九、 九地
2.
【阍】
(形声。从門,昏声。“昏”亦兼表字义。本义:守门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阍,常以昏闭门隶也。 、 《易·说卦传》-艮为阍寺。 、 《礼记·祭统》-阍者,守门之贱者也。 、 《谷梁传·襄公二十九年》-阍门者,寺人也。
【组词】
阍者、 阍人、 阍媪
3. 【虎】 [方言] 虎不拉:比喜鹊稍大的一种鸟,性猛善鸣。
4.
【豹】
(形声。从豸,勺声。“豸”(zhì),象形字,本指长脊的野兽。本义: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豹,似虎圆文。 、 《山海经·南山经》-南山兽多猛豹。
【组词】
豹尾、 豹跳、 豹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