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9:06
卤素:卤素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7族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和砹(At)。这些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具有高度的化学活性。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卤素可能不会直接出现,但相关的化学反应或元素特性可能会被提及,尤其是在科幻或科普类作品中。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卤素一词较少直接使用,但与健康、环境相关的讨论中可能会提及,如“减少食盐摄入”中的“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专业领域:在化学、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卤素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元素的性质、化学反应和环境影响。
同义词:卤族元素
反义词:碱金属(第1族元素,如锂、钠、钾等)
词源:“卤素”一词源自拉丁语“halogen”,意为“盐的形成者”,因为这些元素在自然界中常与金属结合形成盐类。
演变:随着化学的发展,卤素的概念逐渐明确,成为化学基础知识的一部分。
卤素在现代社会中与健康、环境问题紧密相关,如氟化物的使用与牙齿健康,氯的使用与水处理等。
卤素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化学实验室的严谨和危险,也可能与健康和环境保护的现代议题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卤素的应用无处不在,如食盐(氯化钠)、消毒剂(氯)、牙膏(氟化物)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实验室的角落,卤素静静守候, 它们的身影,是盐的守护者, 在每一次化学的舞蹈中, 它们是那不可忽视的舞伴。”
视觉:卤素可能让人联想到化学实验室中的试管、瓶子和标签。
听觉:在描述卤素的化学反应时,可能会用到“嘶嘶”声,如氯气与水的反应。
在不同语言中,卤素的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化学性质和应用是普遍的。
卤素作为化学基础知识的一部分,不仅在专业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了解卤素的性质和应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化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1.
【卤】
(象形。金文字形,象盐罐(或盐池)中有盐形。本义:盐碱地)。
同本义。
【引证】
《春秋·昭公元年》-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鹵。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表淳卤,数疆潦。 、 杜甫《盐井》-卤中草木白。
【组词】
卤田、 卤莽、 卤泻、 卤地
2.
【素】
(会意。小篆字形。上是“垂”,下是糸(mì)。糸,丝。织物光润则易于下垂。本义:没有染色的丝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素,白致缯也。 、 《礼记·杂记》-纯以素。 、 《礼记·檀弓》-素服哭于库门之外。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 《战国策·魏策》-若士必奴,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组词】
素幭、 素服缟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