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21: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21:58
“浑沦吞枣”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人吃东西时不加咀嚼,直接吞咽,比喻学*或理解事物时不加分析,不求甚解,只是肤浅地接受。
“浑沦吞枣”这个成语出自宋代朱熹的《答许顺之书》:“今动不动便先说个本末精粗无二致,正是浑沦吞枣。”原意是指不加区分地接受一切,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学*或理解事物时的肤浅态度。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学以致用”和“知行合一”,因此“浑沦吞枣”这种学态度是被批评的。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爆炸,人们更容易陷入这种不求甚解的状态。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一种不负责任和懒惰的态度。联想上,可能会想到那些只做表面功夫,不深入探究的人。
在个人学*或工作中,遇到“浑沦吞枣”的情况时,应该提醒自己要深入思考和研究,避免肤浅和草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知识的海洋,深不可测,莫学那浑沦吞枣,浅尝辄止。”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狼吞虎咽地吃东西,不加咀嚼;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老师或长辈的批评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wallow something whole”,意思是不加思考地接受某事。
“浑沦吞枣”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学和生活中要深入思考,避免肤浅和草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批评不负责任的态度。
今学者有几个理会得章句,也只是浑沦吞枣。
1.
【浑】
混同。同“混”。
【引证】
王安石《红梅》-春半花才发,多应不奈寒,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
胡乱地,随意地。同“混”。
【引证】
诸圣邻《大唐秦王词话》-殷开山疑有伏兵,不去追赶,浑杀人马,收军回营。
2.
【沦】
(形声。从水,仑(lún)声。本义:水起微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沦,小波为沦。 、 《诗·魏风·伐檀》。传:“小风水成文转如轮也。”-河水清且沦猗。 、
3.
【吞】
(形声。从口,天声。本义:咽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吞,咽也。 、 《后汉书·杜笃传》注-吞舟大鱼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吞长江。 、 宋·苏轼《石钟山记》-与风水相吞吐。 、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气吞万里如虎。
【组词】
吞炭、 吞舌、 吞舟、 吞刀刮肠、 吞牛、 吞咀、 吞下一条鳝鱼
4.
【枣】
(会意。从双朿(cì)。朿,木芒。枣树多刺。本义:枣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枣,羊枣也。 、 《尔雅》-枣有十一名,羊枣其一也。 、 宋·苏轼《浣溪沙》-衣巾落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