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43: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3:00
“休致”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停止或放弃某种活动或职业,通常用于指官员退休或辞职。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较少使用,更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特定的文学作品中。
“休致”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休”意为停止,“致”意为达到或实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退休”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在**传统文化中,官员的休致往往与归隐、修身养性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古代士大夫对于退休生活的理想化追求。
“休致”这个词给人一种宁静、淡泊名利的感觉,联想到田园生活和内心的平和。
在现代社会,虽然“休致”这个词不常使用,但在讨论历史人物或古代官场文化时,了解这个词的含义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相关历史背景。
在创作一首诗或故事时,可以使用“休致”来描绘一个官员退休后的生活,如:“休致归山林,日夕听松风。”
想象一个老官员在山水间漫步的画面,背景音乐可以是古筝或笛子演奏的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宁静和淡泊的氛围。
在英语中,与“休致”最接近的词汇可能是“retire”,但“retire”更侧重于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而“休致”则带有更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含义。
“休致”作为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反映了古代官员退休生活的一种理想化状态。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
1.
【休】
(会意。从人,从木。人依傍大树休息。本义:休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休,息止也。 、 《尔雅》-休,息也。 、 《诗·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 《五经文字》-休,象人息木阴。 、 《汉书·王莽传》。注:“庇荫也。”-诚上休陛下余光。 、 《诗·大雅·民劳》-汔可小休。 、 《礼记·月令》-毋休于都。 、 《史记·高帝纪》-止宫休舍。 、 唐·杜甫《兵车行》-未休关西卒。 、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景公猎,休,坐地而食。 、 岳飞《五岳祠盟记》-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休于树 、 《资治通鉴·唐纪》-命士少休。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将士更休。 、 、 《聊斋志异》-既暮,休于旅舍。
【组词】
休日、 休舍、 休士、 休坐
2.
【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致,送诣也。 、 《易·象下传》-君子以致命遂志。 、 《诗·卫风·竹竿》-远莫致之。 、 《诗·卫风·聘礼》-卿致馆。 、 《仪礼·曾子问》-殷人既葬而致事。 、 《荀子·解蔽》-远方莫不致其珍。 、 《史记·李将军列传》-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致敬亭于幕府。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致电上海。
【组词】
致聘
招引;招致。
【引证】
汉·贾谊《过秦论》-致天下之士。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致食客三千人。(致,招致,招徕。) 、 《三国志·诸葛亮传》-不可屈致。 、 《三国演义》-今宜厚待刘禅,以致孙休。 、 清·袁枚《祭妹文》-致孤危托落。(致,招致,造成。) 、 《明史》-致此疾困。
【组词】
导致、 致病;致残;致人、 致士、 致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