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3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30:33
孤清 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环境或氛围的孤独、冷清。字面意思可以拆解为“孤”(孤独)和“清”(清冷、冷清),结合起来描述一种缺乏人气、热闹的寂静状态。
“孤清”这个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孤”和“清”两个字组合而成,没有复杂的演变历史。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现代汉语中继续沿用。
在**文化中,“孤清”常常与孤独、寂寞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一种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的感受。在某些社会背景下,如城市化进程中的空巢老人现象,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可能会增加。
“孤清”这个词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感,让人联想到孤独的夜晚、空旷的街道和无人问津的角落。它唤起的情感是深沉而内省的。
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某个时刻感受到环境的孤清,如在异乡的夜晚,独自一人走在陌生的街道上,那种孤清感尤为强烈。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孤清影,风中寂寞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desolate”或“lonesome”,它们也有孤独、冷清的含义,但具体的文化和情感联想可能有所不同。
“孤清”这个词在描述环境或氛围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物理上的孤独感,也触及了情感和心理层面。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深度。
1.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2.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