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4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4:24
洗垢索瘢(xǐ gòu suǒ bān)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清洗污垢并寻找疤痕。这个成语比喻过分挑剔别人的缺点或错误,尤其是在已经改正或处理过的问题上继续找茬。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不宽容、喜欢挑剔的人。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描述某人过于苛刻或不公平地对待他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管理学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那些在已经解决的问题上继续纠缠的行为。
同义词: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 反义词:宽大为怀、既往不咎
这个成语的出处不详,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宽容和理解的价值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现在广泛用于各种语境中。
在**文化中,强调和谐与宽容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这个成语在提醒人们不要过分挑剔他人,尤其是在已经改正的错误上。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涉及到不宽容和挑剔。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那些总是找茬、不满足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尽量避免对他人洗垢索瘢,尤其是在他们已经意识到并尝试改正错误的情况下。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宽容的海洋里,洗垢索瘢的浪花,不应是我们的选择。”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不断寻找瑕疵的放大镜,或者是一个不断挑剔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itpicking”或“finding fault”,它们也有挑剔和找茬的含义。
洗垢索瘢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要宽容和理解,不要过分挑剔。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和理解他人。
若知其出于老氏,宋儒必~,曲为讥评;但知其出于经,则护持交赞。此亦矮人之观场也。
1.
【洗】
洗脚。
【引证】
《说文》-洗,洒足也。
姓。同“冼”。
2.
【垢】
(形声。从土,后声。本义:污秽,尘土一类的脏东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垢,浊也。 、 《庄子·大宗师》-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 、 《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 韩愈《进学解》-爬罗剔块,刮垢磨光。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组词】
积垢;尘垢;泥垢;牙垢;污垢;耳垢
3.
【索】
(会意。意为用绳子把木头束起。于省吾认为是绳索。本义:大绳子)。
同本义 。后泛指各种绳索。
【引证】
《说文》-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 、 司马迁《报任安书》-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 《列士·天瑞》-鹿裘带索,鼓琴而歌。 、 《后汉书·段颍传》-追讨南度河,使军吏田晏、夏育慕先登,悬索相引。复战于罗亭,大破之。 、 《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而索綯。
【组词】
索苇、 索头、 索桥
4.
【瘢】
创伤或疮疖等愈后的疤痕。
【引证】
《说文》-瘢,痍也。从疒,般声。 、 《苍颉篇》-瘢,痕也。 、 《汉书·朱博传》-视其面,果有瘢。
【组词】
瘢疣、 瘢夷
皮肤上的斑点。
【引证】
《红楼梦》-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瘢。
【组词】
瘢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