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4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6:46:24
“一箭射两垛”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一箭射中两个靶子”,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了两个目的或效果,即一举两得。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或策略非常高效,能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带来额外的好处。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赞扬某人的聪明才智或行为的巧妙。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经济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一种策略或决策的效率和效果。
同义词:一举两得、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反义词:事倍功半、劳而无功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上各有细微差别,但核心意思相近或相反。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的射箭活动,后来被引申为比喻意义,用以形容做事的高效和巧妙。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体现了对效率和智慧的赞赏,常被用来鼓励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寻求更高效的方法。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高效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聪明、巧妙和成功。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描述某人在处理复杂问题时的巧妙方法,或者在商业谈判中达成了双赢的结果。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一箭射两垛,花开满园笑颜多。”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弓箭手在远处精准地射中两个靶子,画面充满力量和精准。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箭矢破空的声音和靶子被击中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意思相近,但文化背景和具体形象有所不同。
“一箭射两垛”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形象且富有表现力的表达方式,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也反映了中华文化对效率和智慧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张郎在贪生,一箭射两垛。
1.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 《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 《老子》-抱一而天下试。 、 《书·君奭》。传:“天子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 、 汉·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
【组词】
一境、 一丝、 一碗水往平处端、 一拳正打在心窝、 一人做一人当、 一客不烦二主、 一动不如一静、 一言抄百语、 一缘一会、 一路功名、 一盘一盒、 一清如水、 一毫不爽、 一息恹恹
2.
【箭】
(形声。从竹,前声。本义:竹名。箭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箭,矢竹也。 、 《周礼·职方氏》-其利金锡竹箭。 、 、 《礼记·礼器》-如竹箭之有筠也。 、 《仪礼·乡射礼记》-箭筹八十。
【组词】
箭笋、 箭茁、 箭萌、 箭筠子竹、 箭笄
3.
【射】
(本作“射”。会意。金文字形,象箭在弦上,手(寸)在发放。小篆把弓矢形讹变成“身”字,误。本义:用弓发箭使中远处目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射,弓弩发于身而中于远也。 、 《周礼·保氏》-三曰五射。 、 《礼记·射义》-射者,男子之事也。 、 《汉书·萧望之传》。注:“射之言投射也。”-以射策甲科为郎。 、 《后汉书·光武纪》-射声校尉。 、 《汉书·李广苏建传》-常能为汉伏弩射之。 、 邵长蘅《青门剩稿》-应元往来驰射,发一矢辄殪一贼。
【组词】
射鹄、 射日、 射牛、 射利
4.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5.
【垛】
堆,成堆的东西。
【组词】
柴火垛;麦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