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4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43:09
溯流求源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追溯河流的源头,比喻深入探究事物的根本或起源。它强调了对事物本质的深入挖掘和理解,通常用于形容对知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深刻探索。
在文学中,溯流求源 常用于描述主人公对某个谜团或历史的深入调查,如侦探小说中的侦探角色。 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讨论学术问题或历史研究时,人们可能会使用这个表达来强调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考古学、哲学等,溯流求源** 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强调从源头理解问题。
同义词:追根究底、寻根问底、探本溯源 反义词:浅尝辄止、浮光掠影
溯流求源 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对事物本质的深入理解。在古代文献中,如《易经》等,就有类似的表达,强调“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成为深入研究的重要方法论。
在文化中,溯流求源 体现了对知识和历史的尊重,强调深入探究和理解的重要性。这种思想也影响了的教育和研究方法,鼓励学者和学生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
溯流求源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好奇。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学者和探险家,他们的精神和努力令人敬佩。
在我的学术研究中,我经常使用溯流求源 的方法来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例如,在研究一个历史时,我会从原始资料和文献入手,尽可能还原的真实情况。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溯流求源,探寻真理的深渊,
历史的河流,流淌着智慧的泉源。
溯流求源 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位学者站在河边,目光深邃,手中拿着一本古籍,仿佛在追溯河流的源头,寻找知识的源泉。
在英语中,溯流求源 可以对应为 "trace back to the source" 或 "get to the root of the matte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深入探究和理解的重要性。
溯流求源 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种生活态度,鼓励我不断深入探究,追求真理。通过学和应用这个词汇,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深入探究和理解的重要性。
1.
【溯】
(形声。从水,朔(sù)声。本义:端直地逆流而上)。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逆流而上曰溯洄。 、 《诗·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实以四日半溯流流行七百里云。
【组词】
溯涉、 溯流、 溯洄、 溯游
2.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
3.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引证】
《汉书》-乐正求。
4.
【源】
(形声。从水,原声。“原”有表义作用,指水源。本义:水源,源泉。字本作“原”)。
同本义。
【引证】
《礼记·学记》-或源也,或委也。 、 《礼记·月令》-祈祀山川百源。 、 《礼记·礼乐志》-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组词】
源委、 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