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0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9:07:12
公使:公使是外交官的一种,通常指派驻在另一个国家的第二级外交代表,地位仅次于大使。公使的主要职责是代表本国政府与驻在国政府进行外交交涉,维护本国利益,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
公使一词源自拉丁语“legatus”,意为“被派遣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演变为现代意义上的外交官。在中世纪,公使通常是教皇或国王派遣的代表,用于处理重要事务。
在历史上,公使的角色往往与权力、地位和外交策略紧密相关。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常常影响着国家间的和平与冲突。
公使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外交的复杂性和国际政治的微妙。它可能引发对历史**的回忆,或是对现代外交官工作的尊重和好奇。
在个人经历中,公使可能与历史课程中的学*内容相关,或是通过新闻报道了解到的国际**。
在诗歌中,公使可以被描绘为穿梭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使者,传递着和平与理解的讯息。
公使可能让人联想到庄严的外交场合,如国宴或正式会议,以及相关的正式服饰和礼仪。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envoy”或“minister”,德语中的“Gesandter”,公使的概念和职责有所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
公使作为外交官的一种,代表了国家间的正式交流和互动。了解这一词汇不仅有助于理解国际关系,还能增进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专业术语对于深入讨论相关话题至关重要。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伶者,令也。-使,伶也。 、 《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故君使其臣。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屈原列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
【组词】
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