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53: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53:15
旷典(kuàng diǎ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稀有或难得一见的盛大典礼或仪式。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规模宏大、历史悠久、意义重大的庆典或仪式。
在文学作品中,“旷典”常用来形容国家级的庆典,如的登基大典、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等。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历史或特殊场合时,仍能体现出其庄重和特殊的意义。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民俗学中,“旷典”可能被用来指代特定的历史**或传统仪式。
同义词:盛事、大典、盛典
反义词:寻常、平凡、普通
“旷典”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用来描述那些罕见且重要的仪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更多地出现在文学作品或历史记载中,用以强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在**传统文化中,“旷典”常与皇权、国家庆典等概念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仪式和庆典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仍被用来形容那些具有历史意义或特殊价值的重大活动。
“旷典”一词给人以庄重、宏大和历史深远的联想。它让人想到那些历史上的重大时刻,如**的登基、国家的成立等,带有一种庄严和神圣的情感。
在描述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庆典或仪式时,我可能会使用“旷典”这个词,以强调其特殊性和重要性。例如,在描述某个古城的年度庆典时,我会用“旷典”来形容其盛大和历史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旷典”:
在那旷典之日,
古城墙下,人潮涌动,
历史的钟声回响,
每一块石砖都诉说着过往。
想象一场旷典,可能会联想到宏伟的宫殿、庄重的音乐、盛装的仪仗队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庄严而盛大的场景。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grand ceremony”(盛大仪式)或“historic event”(历史**),但这些词汇可能缺乏“旷典”所特有的历史深度和庄重感。
“旷典”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那些罕见且重要的仪式,还承载了人们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旷典”可以增强文本的庄重感和历史深度。
1.
【旷】
(会义兼形声。从日,广声。本义:光明;明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旷,明也。 、 《玉篇》-旷,光明也。 、 《庄子·天地》-此人谓照旷。 、 《后汉书》-旷若发矇。
【组词】
旷旷
2.
【典】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 、 《尔雅·释言》-典,经也。 、 《易·系辞》-不可为典要。 、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 《左传·昭公十五年》-司晋之典籍。 、 丘迟《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 、 《后汉书·张衡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组词】
药典;字典;释典、 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 典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