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2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3:25:04
“先意承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别人表达意图之前,就已经预料到并按照这个意图行事。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超前的理解和行动,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机智、敏锐和善于揣摩他人心思的能力。
“先意承旨”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原文是“先意承志”,后来逐渐演变为“先意承旨”,意思基本相同,都是指预先领会并执行他人的意图。
在**传统文化中,善于揣摩上意和他人心思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技能。这种能力在古代官场和现代职场中都非常受重视,因为它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提升人际关系的和谐度。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正面的,因为它代表了智慧和敏锐。然而,如果过度使用这种能力,可能会让人感到不真诚或过于算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他总是能够先意承旨,提前完成任务,这让我对他的工作效率和洞察力印象深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先意承旨,花开无声预知时节。”
想象一个场景:在一个安静的办公室里,一位员工在领导开口之前就已经递上了准备好的报告,这种场景可以带来一种高效和默契的视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ind-reading”或“anticipating someone's needs”,但这些表达没有“先意承旨”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先意承旨”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汉语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智慧和人际关系处理的重视。在学*这个成语的过程中,我更加理解了如何在不同情境下运用这种预见性和机智,这对于提升个人的社交能力和工作效率都有重要意义。
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
1.
【先】
(会意。据甲骨文,上面是“止”(脚),下面是“人”。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本义:前进,走在前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先,前进也。 、 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恐为操所先。
【组词】
身先士卒;争先恐后;争先
2.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
3.
【承】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跽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捧着)。
【组词】
承印、 承萼、 承盘
继承。
【引证】
《楚辞·招魂》。注:“续也。”-朱明未承夜兮。 、 《仪礼·少牢礼》。注:“犹传也。”-承致多福无疆于女孝孙。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组词】
承袭、 承家、 承授
4.
【旨】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象“匕”(bǐ)即匙形,下面是口,以匙入口,表示味道好。”“口”隶变为“日”。《说文》:“从甘,匕声。本义:味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旨,美也。从甘,匕声。 、 《诗·鲁颂·泮水》-既饮旨酒。 、 《仪礼·乡饮礼》-告旨。 、 《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组词】
旨甘、 旨味、 旨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