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4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49:04
“先慈”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已故的母亲”。在中文里,这个词汇通常用于表达对已故母亲的尊敬和怀念。
在文学作品中,“先慈”常用于表达对母亲的深情怀念,尤其是在悼念文或回忆录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使用较少,因为现代汉语中更常用“已故的母亲”或“去世的妈妈”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文件或正式的悼词中,也可能使用“先慈”来表示对已故母亲的尊重。
“先慈”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先”表示“已故的”,“慈”则指“慈爱的母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了其尊敬和怀念的意味,但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对母亲的尊敬和怀念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观念。因此,“先慈”这个词汇在表达对已故母亲的情感时,承载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情感。
“先慈”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深沉的哀伤和尊敬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家庭、亲情和生命的脆弱,同时也激发了对母亲的深情怀念。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参加一位朋友的母亲的葬礼时听到他用“先慈”来表达对母亲的怀念。这个词汇的使用让我感受到了他对母亲深深的敬爱和不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先慈”:
春风拂过墓园,
我轻声呼唤“先慈”,
思念如柳絮飘飞,
在心间轻轻落下。
“先慈”这个词汇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墓园、轻轻的风声和淡淡的哀伤音乐,如古筝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怀念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eceased mother”或“late mother”,但这些表达没有“先慈”所蕴含的尊敬和怀念的情感色彩。
“先慈”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承载了深厚的情感和文化意义。它不仅是对已故母亲的尊敬表达,也是对家庭和亲情的深刻体现。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对于传达深层的情感和尊重至关重要。
1.
【先】
(会意。据甲骨文,上面是“止”(脚),下面是“人”。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本义:前进,走在前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先,前进也。 、 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恐为操所先。
【组词】
身先士卒;争先恐后;争先
2.
【慈】
(形声。从心,兹声。本义:慈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慈,爱也。 、 《庄子·盗跖》-尧不慈舜不孝。 、 《韩非子·内储说上》-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 、 《周礼·大司徒》。注:“爱幼少也。”-一曰慈幼。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服注:“上爱下曰慈。”-慈和遍服曰顺。 、 《礼记·内则》。注:“慈母知其嗜欲者也。”-其次为慈母。 、 《管子·形势解》-慈者,父母之高行也。 、 《贾子道术》-亲爱利子谓之慈,恻隐怜人谓之慈。 、 《颜氏家训》-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组词】
慈幼、 慈亲、 慈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