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7:03: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7:03:55
“没样儿”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某人或某物缺乏应有的样子或标准,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外表或事物的状态不符合常规或期望。这个词汇带有贬义,暗示着不合适、不得体或不正常。
在不同的语境中,“没样儿”可以有不同的应用:
“没样儿”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没”(没有)和“样儿”(样子、标准)组成。在汉语中,这种由否定词和名词组成的词汇结构很常见,用来表达缺乏某种特性或状态。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往往注重礼仪和外表的得体,因此“没样儿”这个词汇在社会交往中常用来批评那些不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或外表。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不恰当、不得体的行为或外表,可能会引起他人的不满或嘲笑。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评价那些在公共场合行为不当的人,提醒他们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得体。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他的举止,没样儿, 在月光下,更显荒唐。”
想象一个穿着不协调的人在正式场合中大声喧哗,这个场景可能会让人感到尴尬和不适应,从而产生视觉和听觉上的不适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ut of line”或“inappropriate”,用来描述行为或外表不符合社会规范。
“没样儿”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常用的表达,用来批评那些不符合常规或期望的行为或外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的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参与社会交往,同时也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1.
【没】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没,沉也。 、 《庄子·列御寇》-其子没于渊。 、 《荀子·议兵》-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 《庄子·大宗师》-梦为鱼而没于渊。 、 《世说新语·自新》-或浮或没。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浅草才能没马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水不没顶。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没水而死。
【组词】
沉没、 淹没、 没胫、 没不煞、 没溺、 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 没石
2.
【样】
(形声。从木,羕(yàng)声。本义:栩实,字亦作橡)。
假借为“像”。式样。
【引证】
唐·白居易《缭绫》-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组词】
样银、 样儿、 样子间、 样米、 样物、 样度、 样当、 样制、 样钱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