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2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21:07
词汇“尼师坛”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术语或者是某个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词汇。由于缺乏广泛的语料库和使用实例,对该词汇的深入分析可能会受到限制。以下是基于现有信息的分析:
“尼师坛”可能指的是一个与尼姑(尼师)相关的场所或活动区域。在文化中,尼师是指出家的女性修行者,而“坛”通常指的是一个用于特定**或仪式活动的场所。
由于“尼师坛”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化或研究的专业领域中,它可能被用来指代尼姑们进行修行、法会或其他**活动的特定场所。
“尼师坛”可能是由“尼师”和“坛”两个词组合而成。在传入后,相关的词汇逐渐形成并融入汉语中。
在文化中,尼师坛是尼姑们进行活动的重要场所,反映了**对女性修行者的尊重和包容。
提到“尼师坛”,可能会联想到宁静、虔诚和精神追求的氛围,给人一种平和与神圣的感觉。
由于该词汇的特殊性,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在文化研究或活动中,了解和使用该词汇可能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相关文化背景。
在创作中,可以将“尼师坛”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地点,用于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或精神追求。
结合**音乐和寺庙的图片,可以更好地理解“尼师坛”的氛围和意义。
在其他**流行的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词汇,用于描述女性修行者的活动场所。
“尼师坛”作为一个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文化和研究中具有一定的意义。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拓宽语言学*的视野,并增进对特定文化背景的理解。
1.
【尼】
阻止;阻拦。
【引证】
《墨子》-淫嚣不静,当路尼众。
【组词】
尼行、 尼阻
2.
【师】
(会意。从币,从垖。垖(duī)是小土山,帀(zā)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师,二千五百人为师。 、 《书·伪泰誓》-王乃犬巡六师。 、 《诗·小雅·采芑》-陈师鞠旅。 、 《周礼·地官·小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
3.
【坛】
(形声。从土,亶(dǎn)声。本义:土筑的高台,用于祭祀、会盟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除地曰场,曰墠,于墠筑土曰坛。坛无不墠,而墠有不坛。-坛,祭坛场也。 、 《书·金縢》。马注:“坛,土堂也。”-为三坛同墠。 、 《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祭天也。 、 《公羊传·庄公十六年》-庄公升坛。 、 《史记·陈涉世家》-为坛而盟。
【组词】
坛宇、 坛兆、 坛域、 坛户、 坛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