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19:56
界限:指事物之间的分界线,或者是限制、约束的范围。它可以是物理的,如国界、地界;也可以是抽象的,如道德界限、能力界限。
界限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指土地的分界线。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扩展到抽象的限制和约束。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中,界限的概念有着不同的重要性和表现形式。例如,在强调集体主义的社会中,个人界限可能不如在个人主义社会中受到重视。
界限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限制和约束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规则、秩序和安全感,同时也可能引发对自由和突破的渴望。
在个人生活中,界限的概念帮助我们理解和管理人际关系,如设定个人空间和隐私的界限。
在诗歌中,界限可以用来表达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
爱如潮水,涌动在心之界限, 时而温柔,时而狂野, 在界限内外,寻找永恒的平衡。
界限可以联想到分隔的线条、围栏或地图上的边界线。在音乐中,它可以是节奏的停顿或旋律的转折点。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的“boundary”和西班牙语的“límite”,虽然基本含义相似,但在具体使用和文化内涵上可能有所不同。
界限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在语言中的应用广泛,从具体的物理边界到抽象的心理和社会界限。理解和运用好这个词汇,对于准确表达思想和情感至关重要。
1.
【界】
(会意。从田,介声。本义:边垂,边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田畔也。-界,境也。 、 《尔雅》-界,垂也。 、 《急就篇·顷町界亩》颜注-田边谓之界。 、 《墨子·号令》-诸吏卒民非其部界而擅入他部界。 、 《韩非子·五蠹》-去门十里以为界。 、 《孟子·公孙丑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战国策·燕策》-至燕南界。 、 《史记·魏公子列传》-迎公子于界。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境界危恶。
【组词】
界分、 界约、 界贼、 界至
2.
【限】
(形声。从阜,艮(gèn)声。阜,土山,与山势有关。本义:阻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限,阻也。 、 《楚辞·怀沙》-限之以大故。 、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组词】
限绝、 限隔、 限带、 限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