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05:39
“界隔”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界限或分隔。它通常用来描述两个区域、概念或实体之间的分界线或隔离状态。
在文学中,“界隔”可以用来描绘人物之间的心理距离或社会阶层之间的隔阂。在口语中,它可能指物理上的分隔,如房间之间的墙壁。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城市规划,它可能指不同区域之间的边界。
同义词“分界”强调的是明确的界限,而“隔离”则带有一定的负面意味,指强制或不自然的分开。反义词“连接”和“融合”则强调的是两个实体之间的联系和统一。
“界隔”由“界”和“隔”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界”指边界或界限,“隔”指分开或隔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界隔”一词。
在社会学和文化研究中,“界隔”常用来分析社会阶层、种族或性别之间的隔阂。它反映了社会结构中的不平等和隔离现象。
“界隔”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孤独、分离和隔绝。它可能引起一种封闭和限制的感觉,尤其是在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时。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旅行中遇到过不同文化之间的界隔,这种体验让我更加意识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界隔”:
山川界隔了我们的视线,
却隔不断思念的线。
视觉上,“界隔”可能让人联想到高墙、山脉或河流。听觉上,它可能与寂静或隔离的声音相关,如空旷的回声或孤独的风声。
在英语中,“界隔”可以对应为“barrier”或“separation”。这些词汇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类似的含义,但具体的使用和情感色彩可能有所不同。
“界隔”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对于深入理解语言的细微差别和文化背景非常重要。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世界中的分隔和联系。
1.
【界】
(会意。从田,介声。本义:边垂,边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田畔也。-界,境也。 、 《尔雅》-界,垂也。 、 《急就篇·顷町界亩》颜注-田边谓之界。 、 《墨子·号令》-诸吏卒民非其部界而擅入他部界。 、 《韩非子·五蠹》-去门十里以为界。 、 《孟子·公孙丑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战国策·燕策》-至燕南界。 、 《史记·魏公子列传》-迎公子于界。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境界危恶。
【组词】
界分、 界约、 界贼、 界至
2.
【隔】
(形声。从阜,鬲(gé)声。从“阜”,表示与地势高低上下有关。本义:阻隔、遮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隔,障也。 、 《文选·张衡·西京赋》-右有陇坻之隘,隔阂华戎。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组词】
把一间房隔成两间;隔越、 隔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