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0: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50:43
龙颈上的长毛。
1.
【龙】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同本义。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
【引证】
《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 《易·乾》-飞龙在天。 、 《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 《孔子家语·执辔》-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 、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
【组词】
龙工、 龙公、 龙渊、 龙章、 龙蛇、 龙文、 龙伯、 龙沼、 龙旌凤翣、 龙门
2.
【鬣】
某些哺乳动物颈上生长的又长又密的毛。
【引证】
《说文》-鬣,发鬣鬣也。 、 《广雅》-鬣,毛也。 、 《礼记·曲礼》-豕曰刚鬣。 、 《尔雅》-白马黑鬣骆。 、 《左传·定公十年》-公取而朱其尾鬣以与之。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麦苗浅鬣。 、 《聊斋志异·促织》-以猪鬣撩拨。
【组词】
狮子的鬣;鬣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