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2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26:39
“倚郭”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依靠城郭(城墙)。在古代,城郭是城市的防御工事,因此“倚郭”也常用来比喻依赖或依靠某种强大的支持或保护。
在文学作品中,“倚郭”常用来描绘人物或事物处于某种保护或支持之下,如“他倚郭而立,显得格外从容”。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城市规划中,可能会提及古代城市的防御结构时使用。
同义词中,“依靠”和“依赖”更侧重于对某人或某物的依赖,而“仗恃”则含有更多凭借某种力量或背景的意思。反义词则强调不依赖外部力量,自我支撑。
“倚郭”一词源于古代汉语,郭即城郭,是古代城市的防御工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字面意义上的依靠城墙,而是扩展到比喻意义上的依赖或依靠。
在**古代,城郭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安全和保护。因此,“倚郭”在文化上与安全感和依赖感紧密相关。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防御和保护的重视。
“倚郭”这个词给人一种稳定和安全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城墙和堡垒,以及那些在动荡时期寻求庇护的人们。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阅读历史书籍时遇到“倚郭”这个词,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古代城市的防御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倚郭”:
在古老的城墙下,我倚郭而立,
听风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视觉上,“倚郭”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城墙和堡垒,可能会有石头的质感、历史的痕迹。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城墙的声音,或是远处战鼓的回响。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依靠城墙”或“依赖保护”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
“倚郭”这个词不仅具有字面意义,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供了一种形象的比喻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依赖和保护的概念。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汇,我对古代城市防御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更深的认识。
1.
【倚】
(形声。从人,奇声。本义:斜靠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倚,依也。 、 《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 、 《史记·刺客列传》-倚柱而笑。 、 《韩非子·内储说下》-倚于郎门。 、 《韩非子·解老》-故曰:“祸兮福之所倚。 、 唐·柳宗元《三戒》-荡倚冲冒。 、 、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倚望、 倚身、 倚门
2.
【郭】
(形声。从邑,从“邑”,表示与城郭有关。本义: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同本义。内城叫城,外城叫郭。
【引证】
《说文》-郭,外城也。 、 《管子·度地》-城外为之郭。 、 《乐府诗集·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 《孟子·公孙丑下》-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门闭,因逾郭而入。
【组词】
郭围、 郭术、 郭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