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1: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1:25
词汇“推三挨四”在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没有找到确切的定义和广泛的使用记录。因此,我将基于该词汇的字面意思和可能的含义进行分析。
“推三挨四”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在推脱或推迟某事时,反复无常或找多种借口。这里的“推”可能指的是推脱,“三”和“四”在这里可能是虚指,表示多次或多种方式。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很难找到具体的语境使用。但如果我们假设它存在,它可能用于描述某人在面对责任或任务时的不情愿态度,或者在社交场合中避免参与某事的行为。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可能是某个地区或社群的俚语或方言,随着时间的推移未能广泛传播。
如果“推三挨四”是一个特定社群或地区的表达,它可能反映了该社群对责任和参与的态度。在强调集体主义和责任感的文化中,这种表达可能被视为负面。
该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不诚实或不负责任的行为,给人带来负面情感反应。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个人应用的例子较少。但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某人总是找借口推脱责任,我们可能会用类似的表达来形容他们。
在创作中,可以将“推三挨四”用于描绘一个角色在面对挑战时的犹豫和逃避,增加故事的戏剧性。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难以找到具体的视觉或听觉联想。但如果我们想象一个角色在不断找借口的场景,可能会联想到紧张的气氛或不和谐的对话。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难以进行跨文化比较。但在其他语言中,可能存在类似的表达,用于描述类似的行为。
尽管“推三挨四”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通过对其可能含义的分析,我们可以理解它在描述不情愿或逃避行为时的潜在用途。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更好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态度。
几次叫你做个手脚,你总是推三挨四,还打官话。
你开头就~,不肯接受命令,现在又说材料不够,亏你说得出口来!
1.
【推】
(形声。从手,隹(zhuī)声。本义:手向外用力使物体移动或向前移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推,排也。 、 《仓颉篇》-推,軵也,前也。 、 《孟子·万章上》-若己推而内之沟中。 、 《左传·成公二年》-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推堕附马河中。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始欲着推字。 、
【组词】
推毂、 推抢、 推沟、 推行、 推引、 推天抢地、 推转
2.
【三】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 、 《广韵》-三,数名。 、 《庄子·齐物论》-二与一为三。 、 《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王三赐命。 、 《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结恨三泉。 、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 《国语·周语下》-纪之以三。 、 《战国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组词】
三叉、 三木、 三节、 三学、 三衙、 三巡、 三休、 三脚猫、 三班六房、 三已、 三五
3.
【挨】
遭受;忍受。
【引证】
关汉卿《元曲选·窦娥冤》。-这无情棍棒,教我挨不的。
【组词】
挨打;挨批
拖延;磨蹭。
【引证】
《水浒传》-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
4.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