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5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59:13
歔欷(xū xī)是一个汉语词汇,形容因悲伤、哀痛而发出的叹息声或哭泣声。这个词语通常用来描述人们在极度悲伤或感慨时发出的声音,带有一种深沉的哀愁和无奈。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歔欷常用于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深切的悲伤和哀痛。例如,古代诗词中常用歔欷来形容离别、失恋或国家兴亡的感慨。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歔欷的使用相对较少,更多出现在书面语或正式场合中。人们可能会用更通俗的词汇如“叹息”、“哭泣”来表达类似的情感。
专业领域:在心理学或情感研究领域,歔欷可能被用来描述人们在特定情绪状态下的生理反应,如悲伤时的呼吸和声音变化。
同义词:叹息、哭泣、呜咽、悲叹
反义词:欢笑、喜悦、兴奋、狂欢
词源:歔欷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字形和发音在历史长河中保持相对稳定。
演变:随着语言的发展,歔欷的使用逐渐减少,更多被其他更通俗的词汇所替代。
在**传统文化中,歔欷常与哀悼、离别等主题相关联,反映了人们对生命无常和情感深沉的认知。
情感反应:歔欷一词给人以沉重、哀伤的情感联想,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悲痛。
联想:联想到古代诗词中的离别场景,或是现代生活中的失去和哀悼。
在个人经历中,歔欷可能与亲人离世、失恋等悲伤**相关联,成为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
诗歌:
月下独酌,歔欷声声,
忆往昔,情深似海。
花落人亡,两不知,
唯有歔欷,伴我长夜。
视觉联想:联想到一幅描绘古代文人独自歔欷的画面,月光下,身影孤寂。
听觉联想:想象一段悲伤的音乐,伴随着低沉的歔欷声,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用“sob”或“sigh”来表达类似的情感,但歔欷所蕴含的深沉和古典韵味是独特的。
歔欷作为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它所承载的情感深度和历史韵味使其在文学和情感表达中仍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学*和理解歔欷,可以更深刻地把握汉语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