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5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57:19
权利能力是指个人或组织在法律上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它通常涉及法律主体资格,即一个人或实体是否被法律认可为能够拥有权利和义务的主体。
在法律领域,权利能力是一个核心概念,用于区分哪些实体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直接出现,但作者可能会通过描述人物的法律地位或权利来间接体现这一概念。在口语中,人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更通俗的表达,如“有权利”或“有资格”。
权利能力一词源自拉丁语“capax”,意为“能够”,在法律术语中逐渐演变为指代法律主体的能力。随着法律体系的发展,这一概念也不断被细化和完善。
在不同的法律体系和文化中,权利能力的定义和适用范围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国家,未成年人或精神障碍者的权利能力可能受到限制,而在其他国家则可能更为宽松。
权利能力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律的公正性和平等性,也可能引发对个人自由和权利保护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了解权利能力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在法律上的地位和权利,例如在签订合同或参与法律诉讼时。
在诗歌中,可以将权利能力融入对自由和正义的探讨:
在法律的天平上, 权利能力是那不变的砝码, 衡量着每一个灵魂的重量。
权利能力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律师袍、法律文书等视觉元素,以及法庭辩论、法律宣言等听觉体验。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legal capacity”或法语中的“capacité juridique”,都指代类似的法律概念,但在具体应用和解释上可能存在差异。
权利能力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它不仅影响着个人和组织的法律地位,也反映了社会对权利和义务的基本认识。了解这一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参与法律活动,维护自身权益。
1.
【权】
(形声。从木,雚(guàn)声。本义:黄花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权,黄华木也。从木,雚声。 、 《尔雅·释木》。又如:权舆(草木萌发的状态)-权,黄英。 、 《诗·秦风·权舆》-于嗟乎,不承权舆。 、 《大戴礼记·诰志》-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
2.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
3.
【能】
(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本义:熊)。
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兽。
【引证】
《说文》-能,熊属。足似鹿。 、 《左传·昭公七年》。贾注:“兽也。”-梦黄能入于寝门。 、 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
4.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