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1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19:13
放眼:字面意思是指放开眼睛,即用眼睛去观察或审视更广阔的范围。基本含义是指从更宽广的视角或范围去观察、思考或评估事物。
“放眼”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用法逐渐扩展,从字面上的视觉扩展到抽象的思维和视野的扩展。
在**文化中,“放眼”常与“胸怀”、“格局”等概念相联系,强调个人或集体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远大的目标。
“放眼”给人以开阔、豁达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宽广的天空、无垠的海洋,激发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和探索的欲望。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使用“放眼”来鼓励自己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局限,而应该看到更远大的目标和可能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放眼望去,星辰大海,梦想的彼岸,等待着勇敢的航行者。”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广阔的草原或海洋的画面,配以悠扬的音乐,营造出一种开阔和自由的氛围。
在英语中,“放眼”可以对应为“look beyond”或“broaden one's horizon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强调超越当前局限,拓宽视野。
“放眼”是一个富有启发性的词汇,它不仅鼓励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待问题,还激发我们对未来的希望和探索的勇气。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放眼”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更全面和深入的思考方式。
1.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2.
【眼】
(形声。从目,艮(gèn)声。本义:眼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眼,目也。 、 《释名》-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 、 《易·说卦》-巽为多白眼。 、 《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