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1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14:17
拘谨:形容词,指人在行为、言谈或态度上显得过分谨慎、不自然,缺乏放松和自在感。这种状态通常是由于紧张、不熟悉环境或担心出错而产生的。
拘谨一词源于汉语,由“拘”和“谨”两个字组成。“拘”意为限制、束缚,“谨”意为小心、慎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形容人在行为上的过分谨慎和紧张。
在东亚文化中,拘谨有时被视为一种礼貌和尊重的表现,尤其是在正式场合或面对长辈时。然而,过度的拘谨也可能被视为缺乏自信或开放性。
拘谨这个词给人一种紧张和不安的感觉,联想到了初次见面时的尴尬和不自在。它也可能让人想到需要努力克服的社交障碍。
在大学的一次演讲比赛中,我因为紧张而显得非常拘谨,影响了我的表现。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放松和自信的重要性。
诗歌: 拘谨的脚步,在陌生的路上徘徊, 心中的紧张,如影随形。 但愿有一天,能自在地行走, 不再被拘谨束缚,自由飞翔。
视觉:想象一个人在大型聚会中独自站在角落,手紧紧握着酒杯,眼神游离,显得拘谨不安。 听觉:听到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小心翼翼的说话声,语速缓慢,声音略显颤抖。
在英语中,“拘谨”可以对应为“reserved”或“stiff”,但在不同文化中,对拘谨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西方文化中,拘谨可能被视为不够开放或不够热情。
拘谨是一个描述人在特定情境下心理状态的词汇,它涉及到行为、言谈和态度的过分谨慎。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际交往中的复杂情感和行为。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更准确地传达我们的感受和意图。
1.
【拘】
(会意。从手,从句,句亦声。本义:拘留,拘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拘,止也。 、 《易·说卦》传-艮为拘随物系之。 、 《易·随》-拘系之乃从。 、 《周易》-盖文王拘而演。 、 《韩非子·十过》-狎徐君,拘齐庆封。
【组词】
拘证、 拘刷、 拘究、 拘制、 拘责、 拘闭
2.
【谨】
(形声。从言,堇(qín)声。本义:谨慎,小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谨,慎也。 、 《诗·大雅·民劳》-以谨无良。 、 、 《荀子·王制》-谨畜藏。 、 《楚辞·怀沙》-谨厚以为厚。 、 《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谨食之。 、 清·张廷玉《明史》-不自谨惜。 、 清·刘开《问说》-谨护其失。
【组词】
谨畏、 谨肃、 谨言、 谨厚、 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