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9:14
“印押”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在文件、合同或证书上盖章或签字以确认其有效性或真实性的行为。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印”即印章,“押”即押署,合起来就是通过印章来确认或签署文件。
在不同的语境中,“印押”的使用有所不同:
“印押”一词源于古代的文书处理方式,当时印章是权力的象征,用于确认文件的真实性和权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行为被规范化,并成为现代法律和商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文化中,印章(印)具有悠久的历史,被视为个人或机构身份的象征。在社会交往中,印押行为体现了对文件内容的认可和对法律程序的尊重。
“印押”这个词给人一种正式和权威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法律的严肃性和商业交易的正式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签订租赁合同、办理银行业务或领取重要文件时遇到“印押”这一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将“印押”比喻为时间的见证,如:“岁月的印押,刻在每一页泛黄的日记上。”
视觉上,“印押”可能让人联想到红色的印章和清晰的印文;听觉上,可能是印章落在纸张上的沉闷声响。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确认行为可能通过签字(signature)来完成,而在东方文化中,印章的使用更为普遍。
“印押”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文件确认的实际行为,也承载了文化和社会的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印押”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1.
【印】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印,执政所持信也。 、 蔡邕《独断》-玺者,印也。印者,信也。 、 《苍颉篇》-印,验也。 、 《小尔雅》。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玺谓之印。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每字为一印。 、 、 、
【组词】
印务、 印券、 印佩、 印牌、 印囊、 印曹
2.
【押】
(形声。从手,甲声。本义:签署,在公文、契约上签字或画记号,以做凭信)。
同本义。
【引证】
《水浒全传》-随即押一纸公文。
【组词】
押了花字、 押合同、 押榜、 押敕、 押文字、 押字、 押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