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1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8:04
宜春院:宜春院在古代**是指官方设立的妓院,尤其是在唐代,宜春院是宫廷内的高级妓院,主要服务于皇族和贵族。这些妓院中的女子通常受过良好的教育,擅长音乐、舞蹈和诗词。
在文学作品中,宜春院常常被用来描绘奢华的宫廷生活和复杂的情感纠葛。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带有贬义,指代不正当的娱乐场所。在历史和专业领域,宜春院则是研究古代社会结构和文化生活的重要对象。
同义词:青楼、妓院、花街柳巷 反义词:书院、学堂、清修之地
宜春院一词源于唐代,最初是指宫廷内的娱乐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泛指各种妓院,但其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始终与宫廷生活紧密相关。
在古代**,宜春院不仅是娱乐场所,也是文化交流的平台。许多妓女因其才艺而受到尊重,她们的存在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才艺的认可。然而,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宜春院逐渐被视为道德沦丧的象征。
提到宜春院,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奢华与堕落,以及那些才艺双全却命运多舛的女性。这种联想可能带有一定的同情和惋惜。
在现代社会,宜春院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古代文化或历史时,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词汇。例如,在历史课程中,老师可能会用宜春院来解释古代社会的某些现象。
在诗歌中,宜春院可以被用来营造一种古典而神秘的氛围:
“宜春院里月如霜,琴声悠扬夜未央。 红颜*命花易落,千古风流一梦长。”
宜春院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宫廷的华丽装饰和悠扬的乐曲,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历史感的场景。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是宫廷中的歌舞场所或高级妓院,如日本的“游廓”或欧洲的“courtesan”。
宜春院作为一个历史词汇,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特点,也揭示了女性在历史中的复杂地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
1.
【宜】
(会意。从门之下一之上。甲骨文字形。象屋里俎上有肉的形状。本义:合适;适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宜,所安也。 、 《尔雅》-宜,事也。 、 《苍颉篇》-宜得其所也。 、 《诗·小雅·裳裳者华》-君子宜之。 、 《诗·周南·桃夭》-宜其室家。 、 《吕氏春秋·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宜矣,是适宜的了,是应该的了。)
【组词】
宜子、 宜民、 宜时、 宜春
煮熟可吃的肉。
【引证】
《诗·郑风》-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2.
【春】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春,推也。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芚。 、 《尔雅·释天》-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 、 《公羊传·隐公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 、 《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 、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组词】
春归、 春闱、 春蚕、 春事、 春人、 春试、 春忙、 春社
3.
【院】
(形声。从阜(fù),完声。“阜”是土山,与土、建筑有关。本义:庭院,院子。房屋围墙以内的空地)。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院,垣也。 、 《玉篇》-院,周垣也。 、 《增韵》-有垣墙者曰院。 、 汉·司马光《西江月》-深院月明人静。
【组词】
前院;后院;深宫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