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3:5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3:58:35
“仪静体闲”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人的仪态安静、身体闲适。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举止文雅、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给人一种平和、舒适的感觉。
在文学作品中,“仪静体闲”常用来描绘贵族或文人墨客的形象,强调他们的优雅和从容。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一个人的气质或行为时,仍可使用。在专业领域,如礼仪、心理学等,这个词汇可以用来分析人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
“仪静体闲”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优雅生活方式的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但仍保留了其原有的优雅和从容的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仪静体闲”与儒家提倡的中庸之道和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有关。它反映了人们对于和谐、平衡生活的向往。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让人联想到优雅的花园、悠闲的午后时光。它能够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个艺术展览上看到一位女士,她的举止仪静体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优雅的气质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更加欣赏那些能够在快节奏生活中保持从容的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晨光洒落,她仪静体闲,漫步于花间,如诗如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女士在花园中漫步,周围是盛开的花朵和宁静的池塘。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轻柔的古典音乐,如莫扎特的小夜曲,来增强这种仪静体闲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racefully composed”或“poised and relaxe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一种优雅和从容的感觉。
“仪静体闲”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种外在的优雅和从容,也反映了内在的平和与修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韵味和深度。
环姿艳溢,仪静体闲。
1.
【仪】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 《人物志》-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组词】
仪状、 仪观、 仪宇、 仪缀、 仪止、 仪采、 仪相、 仪形、 仪状、 仪望、 仪干、 仪操、 仪举
2.
【静】
(形声。从青,争声。本义:彩色分布适当)。
安静;宁静。
【引证】
《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 、 《国语·晋语》-宵静女德,以伏蛊慝。 、 《吕氏春秋·音律》-本朝不静。 、 《吕氏春秋·审分》-静乃明几。 、 《诗·郑风·女曰鸡鸣》-莫不静好。 、 晋·支遁《八关斋会诗序》-清和肃穆,莫不静畅。
【组词】
静雅、 静鞭、 静办处
3. 【体】 亲近的,贴心的。 家庭成员个人积蓄的(指财物)。
4.
【闲】
(会意。从门中有木。本义:栅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闲,阑也。 、 《易·家》。注;“阑也。”-人闲有家。 、 《易·大畜》。注:“阂也。”-日闲舆卫。 、 《周礼·虎贲氏》。郑玄注:“闲,梐枑。”贾公彦疏:“闲与梐枑皆禁卫之物。”-舍则守王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