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4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2:15
词汇“燕赵女”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它源自**古代的地理和历史背景。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一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燕赵女”字面意思指的是古代燕国和赵国的女子。燕国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北部,赵国则位于河北省南部和山西省东部。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具有北方女性特质的人,如豪爽、直率、坚强等。
在文学作品中,“燕赵女”常被用来描绘北方女性的形象,如《红楼梦》中的贾探春就被形容为“燕赵女”,体现了她的坚强和独立。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北方文化或历史时,可能会被提及。
“燕赵女”这个词汇的形成与古代燕国和赵国的地理位置和文化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泛指北方女性,特别是那些具有北方特色的女性特质。
在**文化中,北方女性常被认为性格豪爽、直率,这与北方地区的气候、历史和社会环境有关。燕赵女的形象也因此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
提到“燕赵女”,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北方广阔的平原、寒冷的气候以及那些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坚强生活的女性形象。这种联想往往带有一种对北方女性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性格豪爽、直率的北方女性,人们可能会用“燕赵女”来形容她们,以此来表达对她们性格的赞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燕赵女,豪情万丈,北风中挺立,霜雪中绽放。”
提到“燕赵女”,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北方的大雪、寒风以及那些在风雪中依然坚强前行的女性形象。这种联想可以通过描绘北方冬季景色的图片或播放北方民歌来增强。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燕赵女”的词汇,但每个文化都有描述特定地区女性特质的方式,如美国的“西部女郎”(Western woman)。
“燕赵女”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地理和历史标签,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代表了北方女性的某些特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
1.
【燕】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燕子形。小篆字形。上像头、嘴,“口”像身体,“北”像两翅,“火”像尾巴。本义:燕子)。
同本义。
【引证】
《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 、 《夏小正》-来降燕乃睇。 、 《淮南子·地形》-燕雁代飞。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燕巢于飞。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谁家新燕啄春泥。 、 宋·洪迈《容斋续笔》-归燕略无三月事。
【组词】
燕侣莺俦、 燕贺、 燕子、 燕户、 燕儿、 燕尾、 燕雨、 燕泥、 燕室、 燕处焚巢
2.
【赵】
(形声。从走,肖声。本义:快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趙,趋趙也。 、 《广雅》-趙,及也。 、 《穆天子传》。郭璞注:“赵,犹超腾。”-天子北征,赵行囗舍。
字亦作“踃”。
【引证】
傅毅《舞赋》-简惰跳踃般纷絮兮。 、 《埤仓》-踃,跳也。字之作逍。
3.
【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女,妇人也。 、 《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贾谊《论积贮疏》-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 、 《韩非子·亡征》-男女无别。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如倩女之靧。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组词】
女陪堂、 女先儿、 女红、 女冠、 女兄、 女伯、 女嬖、 女隶、 女中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