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5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54:53
词汇“名邦”的深入学*和分析如下:
“名邦”一词由“名”和“邦”两个字组成。其中,“名”通常指名声、名望或著名的事物,“邦”则指国家或地区。因此,“名邦”字面意思是指有名望的国家或地区,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
“名邦”一词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用来形容那些有名望的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名邦”常用来形容那些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国家,如“中华名邦”。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也常用来表达对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尊重和敬仰。
“名邦”一词给人以庄重、尊敬的感觉,联想到的是那些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国家。它激发人们对这些国家的敬仰和向往。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听到一位演讲者提到“名邦”,他用这个词来形容那些在国际事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让我对这些国家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名邦”:
古罗马,名邦之光,
文明之火,照耀四方。
“名邦”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建筑、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庄严的仪式,这些都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受。
在英语中,“名邦”可以对应为“renowned country”或“cultural powerhouse”,在不同文化中,这个词都用来形容那些具有重要文化和历史影响力的国家。
“名邦”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形容了国家的声誉和地位,也反映了人们对这些国家的尊重和敬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名邦”可以增强语言的庄重性和表达的深度。
1.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
2.
【邦】
(形声。从邑,丰声。古文从之、从田,会意。与封字从之、从土同意。本义:古代诸侯的封国、国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书序云:‘邦康叔,邦诸侯。’论语云:‘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邦,国也。 、 《周礼·天官·大宰》-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 、 《周礼·天官·大宰》。注:“大曰邦,小曰国,邦之所居亦曰国。”按,散文邦国亦通。-以佐王治邦国。 、 《易·益》-利用为依迁邦。 、 《书·尧典》-协和万邦。 、 《诗·小雅·节南山》-以畜万邦。 、 《国语·周语》-后非众罔与守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