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2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26:07
词汇“清斲”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典文学或文言文中。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清斲”进行分析:
“清斲”由两个字组成:“清”和“斲”。其中,“清”通常指清澈、纯净,而“斲”在古代汉语中指砍、削,引申为雕琢、修整。因此,“清斲”字面意思是指纯净地雕琢或修整,常用来形容工艺品的精细制作或文学作品的精心雕琢。
在文学语境中,“清斲”常用来形容诗文或艺术品的精致和纯净,如“清斲之文”、“清斲之器”。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使用,因为它过于文雅和专业。
“清斲”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古老,主要在文言文中使用。随着现代汉语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大大降低,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或艺术领域仍有所保留。
在**传统文化中,“清斲”体现了对工艺和文学作品精益求精的态度,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艺术和工艺的追求和尊重。
“清斲”这个词汇给人以高雅、精致的感觉,联想到的是精心制作的艺术品或文学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较少直接应用,但在讨论艺术作品或文学创作时,可以使用“清斲”来形容作品的精致和纯净。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这样使用:“清斲月下影,细琢花间诗。”
视觉上,“清斲”可能让人联想到精细雕刻的玉器或瓷器;听觉上,可能联想到雕刻时清脆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描述精细工艺或文学作品的精致来体现。
“清斲”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体现了对工艺和文学作品的尊重和追求。在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中的精致和纯净之美。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斲】
砍;削;斫。
【引证】
《韩非子·五蠹》-采椽不斲。
【组词】
斲冰、 斲木
雕琢。
【引证】
《礼记·檀弓上》-木不成斲。 、 《淮南子·本经》-木工不斲。 、 《警世通言》-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用高手匠人刘子奇鋜成玉器。
【组词】
斲琢、 斲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