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6 20:09: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6 20:09:26
“母后”一词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的母亲,即皇太后。这个词汇体现了封建社会中对皇室成员的尊称,强调了其在皇室中的地位和权威。
在文学作品中,“母后”常用于描述宫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亲情纠葛或皇室成员的情感世界。在口语中,这个词汇较少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历史剧或宫廷剧的讨论中。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中,研究古代皇室结构时可能会提及“母后”。
“母后”一词源自古代汉语,随着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这个词汇逐渐固定下来,专门用来指代**的母亲。在历史的长河中,其含义和用法相对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母后”象征着母权和皇权的结合,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在政治生活中角色的特定看法。在某些历史时期,母后的影响力甚至可以超过本人。
提到“母后”,可能会联想到宫廷的华丽与复杂,以及皇室成员间的权力斗争。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庄严和神秘的情感色彩。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并不常用,但在观看历史剧或阅读相关书籍时,可能会频繁接触到。例如,在讨论《甄嬛传》这类宫廷剧时,“母后”是一个重要的角色称谓。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宫廷的诗时,可以这样使用:“金殿深锁梦难寻,母后珠帘后,心思谁知?”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身着华服的母后坐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周围是恭敬的宫女和侍从。背景音乐可能是古典的**宫廷音乐,增添一种庄严和神秘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如英国的“Queen Mother”(王太后)也有类似的尊称,但具体的使用和文化内涵可能有所不同。
“母后”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称谓,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情感色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
1.
【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母亲有乳之形。本义:母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母,牧也。从女。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子也。 、 《苍颉篇》-母其中有两点,象人乳形。 、 《易·说卦》-坤为母。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 《礼记·曲礼》-生曰父曰母,死曰考曰妣。 、 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
【组词】
母难、 母以子贵、 母子、 母族、 母道
2.
【后】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后,继君体也。 、 《书·舜典》-班瑞于群后。 、 《诗·周颂·时迈》-允王维后。 、 《礼记·内则》-后王命冢宰。 、 《国语·周语》-昔我先世后稷。 、 《左传·文公二年》-皇皇后帝。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
【组词】
后王、 后帝、 后夷、 后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