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5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56:39
词汇“斋钟衙鼓”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背景。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斋钟衙鼓”字面意思是寺庙里的钟声和官府里的鼓声。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社会秩序井然,生活有序,也比喻官民各守其职,社会和谐。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秩序和和谐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含义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秩序和和谐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价值观,并被用来教育人们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安定、和谐的感觉,让人联想到一个没有冲突和混乱的社会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个管理得当的社区或组织,强调其有序和高效。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晨曦初露,斋钟悠扬,衙鼓声声,唤醒了沉睡的街巷。”
想象一下清晨的寺庙钟声和官府的鼓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宁静而有序的感觉。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clockwork of society”,用来形容社会的有序运作。
“斋钟衙鼓”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秩序观念,也适用于现代社会,提醒我们重视秩序和和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1.
【斋】
(形声。从示,斎齐省声。本义:斋戒,旧指祭祀前整洁身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斋,戒洁也。 、 《周礼·膳夫》-王斋日三举。盖王日一举。 、 《周礼·太牢》-日中及夕则馂余斋,则每食一太牢也。 、 《论语》-斋必变食,至不多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虽斋。 、 、 、 《明史》-专意斋醮。
2.
【钟】
(形声。左形,右声。鐘:本义:古代打击乐器,青铜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杨树达曰:“钟者,可捶之物。”-钟,乐钟也。 、 《广雅·释器》-钟,铃也。 、 《礼记·明堂位》-垂之和钟。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钟音之器也。 、 《淮南子·本经》-大钟鼎。 、 《国语·周语》-细钧有乐,钟兑音也。 、 宋·苏轼《石钟山记》-声如洪钟。
3.
【衙】
(形声。从行,吾声。(yú)本义:列队行进的样子)。
旧时官署之称。
【引证】
张昭远《旧唐书·仪卫志》-诸州县长官在公衙亦准此。 、 《广韵》-衙,衙府也。 、 《陔余丛考》-衙门,本牙门之讹,《周礼》谓之旌门,郑氏司常注所云,巡狩兵车之会,皆建太常是也,其旗两边刻绘如牙状,故亦曰牙旗,后时因谓营门曰雅门。 、 《北齐书·宋世良传》-每日衙门虚寂,无复诉讼者。
【组词】
衙头、 衙职、 衙庭、 衙堂、 衙里、 衙子
4.
【鼓】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pū),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鼓,郭也。春分之音。 、 《释名·释乐器》-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 、 《诗·邶风·击鼓》-击鼓其镗。 、 《汉书·律历志上》-皮曰鼓。 、 《楚辞·屈原·国殇》-抱玉枪兮击鸣鼓。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阗王钟鼓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