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9:5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9:54:54
外长:这个词汇通常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外交部长,即负责国家外交事务的最高官员。在政府机构中,外长是外交部门的负责人,代表国家进行国际交流和谈判。
外长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同义词:外交部长、外交大臣
反义词:内政部长(负责国内事务的官员,与外长相对)
外长这个词源于中文,直接翻译为“Foreign Minister”或“Minister of Foreign Affairs”。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这个词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外长的角色和影响力会根据国家的政治体制和国际地位而有所不同。在一些国家,外长可能是一个非常显赫的职位,而在其他国家可能相对低调。
外长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外交谈判的策略以及国家间的合作与冲突。它可能激发人们对国际事务的兴趣和对和平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外长这个词可能出现在新闻报道、政治讨论或教育学*中。例如,在观看国际新闻时,我们可能会听到关于外长的最新动态。
在诗歌中,外长可以被用来象征国家的声音和外交的智慧:
外长的话语,如春风拂过大地, 在世界的舞台上,传递和平的讯息。
外长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正式的会议室、国际会议的场景以及外交官的正式着装。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新闻播报的声音或国际会议的讨论声。
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外长这个词有相应的翻译和理解。例如,在英语中是“Foreign Minister”,在法语中是“Ministre des Affaires Étrangères”。
外长这个词在理解和分析国际政治和外交关系中非常重要。它不仅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官方立场,也是国际交流和合作的关键人物。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对于深入了解国际事务至关重要。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长】
老,年高。
【引证】
《广雅》-长,老也。 、 《孟子》。注:“年长也。”-不挟长。 、 《庄子》-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 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 《国语》-齐侯长矣。
【组词】
长艾、 长没
年长,年龄较大。
【引证】
明·魏禧《大铁椎传》-长子灿七岁。 、 《醒世恒言》-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
【组词】
长君、 长德、 长贤、 长主、 长宾、 长年、 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