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4:00
惹口舌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引起别人的议论或批评,通常指因为某种行为或言论而引起他人的非议或争论。基本含义是指因为某些原因而招致他人的议论或批评,可能是因为行为不当、言论不当或其他原因。
在不同的语境下,“惹口舌”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惹口舌”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惹”和“口舌”两个词组成。其中,“惹”意为引起,“口舌”指言语或议论。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避免惹口舌是一种社交智慧,强调在公共场合和日常生活中要谨慎言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或麻烦。这种观念在现代社会依然有一定的影响力。
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争议、批评和麻烦。在使用时,人们往往会避免做出可能惹口舌的行为或言论,以维护自己的形象和人际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评论而惹口舌的情况。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在公共场合和社交媒体上要更加谨慎,避免不必要的争议。
在诗歌中,可以将“惹口舌”融入到描述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社交的微妙之处:
言语如刃,轻触即伤,
惹口舌者,自陷泥潭。
慎言慎行,方得安宁,
莫让是非,扰了心田。
在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群人围在一起议论纷纷的场景,或者一个人在公共场合被众人指责的画面。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嘈杂的议论声和批评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tir up trouble”或“cause a sti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含义相近,都指引起争议或麻烦。
“惹口舌”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提醒我们在公共场合和日常生活中要谨慎言行,避免不必要的争议和麻烦。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意识到言语的力量和社交的复杂性。
1.
【惹】
(形声。从心,若声。本义:招引)。
同本义。
【引证】
何逊《九日侍宴乐游苑》-春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组词】
惹口面、 惹邪、 惹起、 惹口舌
2.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3.
【舌】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 、 《易·说卦》-兑为口舌。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在窍为舌。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组词】
舌举、 舌挢不下、 舌刺刺、 舌敞唇穿、 舌簧、 舌干唇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