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49: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49:58
“歼击”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彻底击败或消灭敌人。在军事领域,它特指使用战斗机或其他空中力量对敌方飞机进行攻击,以达到摧毁或驱赶的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歼击”可能被用来形容一场激烈的战斗或对抗,强调彻底性和决定性。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使用,但在军事爱好者或专业人士的对话中,它是一个常用术语。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战略、航空学等,“歼击”具有精确的技术含义。
同义词“击落”强调的是实际的物理动作,而“歼击”更侧重于整个战斗过程和结果。反义词则体现了与“歼击”相反的行动和目的。
“歼击”一词源于汉语,其构成由“歼”(消灭)和“击”(打击)组成,反映了其直接的军事行动含义。随着现代战争技术的发展,这个词的使用也逐渐专业化和技术化。
在**,由于历史上的多次战争,军事术语如“歼击”在文化和媒体中占有一定地位。它不仅是军事战略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安全和民族自豪感的象征。
“歼击”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激烈的战斗场面和英雄主义,带来一种紧张和兴奋的情感反应。它也可能唤起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通过观看军事题材的电影或阅读相关书籍接触到“歼击”这个词,从而对其有了直观的理解。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蓝天之上,歼击的鹰眼,守护着和平的边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战斗机在空中进行歼击的场景,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战斗机的轰鸣声和导弹发射的声音。
在英语中,“歼击”可以对应为“dogfight”或“air combat”,虽然这些词汇在语境和情感色彩上有所不同,但都指向了空中战斗的概念。
“歼击”作为一个军事术语,不仅在专业领域有着精确的定义,也在文化和情感层面有着丰富的内涵。了解和掌握这个词,对于理解军事历史和文化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1.
【歼】
(形声。从歹(表示与死有关),韱(xiān)声。本义:消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歼,微尽也。 、 《尔雅》-歼,尽也。 、 《诗·秦风·黄鸟》-歼我良人。 、 《春秋·庄公十七年》-齐人歼于遂。 、 班固《幽通赋》-东邻虐而歼仁兮。 、 《书·胤征》-歼厥渠魁。
【组词】
歼夷、 歼殄、 歼除、 歼殛、 歼夺、 歼一警百、 歼良、 歼剥、 歼残
2.
【击】
(形声。从手,毄(jī)声。本义:敲击,敲打)。
同本义。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欲以击柱。 、 、 《资治通鉴·唐纪》-留击柝者。 、 、 《楚辞·九歌·国殇》-援玉 枹兮击鸣鼓。
【组词】
击壤、 击节、 击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