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0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09:54
词汇“异意”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异议”的误写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中的术语。为了确保分析的准确性,我将假设“异意”是“异议”的误写,并基于“异议”进行分析。
异议:指对某件事情或某个观点持有不同的意见或反对的看法。
“异议”一词源于古代汉语,由“异”和“议”组成。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中有“异议”一词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
在民主社会中,异议被视为****和思想多样性的体现。在某些文化中,表达异议可能被视为不尊重或挑衅。
异议可能引起紧张或冲突,但也可能激发更深入的讨论和创新思维。
在团队项目中,我曾经对某个方案提出异议,最终我们的讨论导致了更优的解决方案。
在诗歌中,可以将“异议”融入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在沉默的海洋中,
异议是孤独的浪花,
冲击着固化的岸边,
唤醒沉睡的思想。
在英语中,“异议”可以对应为“objection”或“dissent”,在不同的法律和政治语境中有不同的使用。
“异议”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体现了思想的多样性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异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参与社会和文化的交流。
1.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异,怪也。 、 《广韵》-异,奇也。 、 《列子·杨朱》-何以异哉。 、 左思《魏都赋》-异乎交益之士。 、 《战国策·赵策》-妇人异甚。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产异蛇。 、 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 、 宋·王安石《伤仲永》-父异焉。
【组词】
异疾、 异形
2.
【意】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意,志也。 、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心之所谓意。 、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 汉·贾谊《过秦论》-通其意。 、 晋·陶渊明《饮酒》-中有真意。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不快我意。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无意则已。 、 《齐民要术》-蔡伦立意造纸。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其意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