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0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06:21
词汇“力农”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特定领域或地区的术语,或者是某个特定语境下的用词。由于缺乏广泛的语料库和明确的定义,我将尝试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力农”可能是指“努力从事农业”的意思,其中“力”表示努力或力量,“农”指农业。
由于“力农”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在特定的文学作品、地方方言或专业领域中出现。例如,在描述农民辛勤劳动的文学作品中,可能会使用“力农”来强调农民的辛勤和努力。
由于“力农”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明确。它可能是由“力”和“农”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复合词,用以表达特定的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农业被视为国家的基础,农民的辛勤劳动受到尊重。因此,“力农”可能在强调农业重要性和农民贡献的语境中出现。
“力农”可能让人联想到勤劳、朴实和坚韧不拔的农民形象,以及他们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和对丰收的期盼。
由于“力农”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在描述农业相关的工作或活动时,可以使用这个词汇来强调努力和奉献。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力农”来描绘农民的辛勤:
晨曦微露,力农的身影,
在田间地头,播种希望。
汗水滴落,滋养着大地,
秋风送爽,收获满仓。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的画面,阳光下汗水闪烁,土地被耕耘得平整肥沃。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描绘田园风光和劳动场景的音乐,如《田园交响曲》。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力农”的词汇,但会有类似的表达强调农业劳动的辛勤和重要性。
“力农”作为一个特定语境下的词汇,强调了农业劳动的辛勤和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特定领域的意义和文化背景。
1.
【力】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筋也。像人筋之形。 、 《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其行之以货力。 、 《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力农数耘。 、 《诗·邶风》-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 、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组词】
四肢无力、 力人、 力尽神危、 力软筋麻、 力屈、 力尽、 力竭
2.
【农】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林,从辰。古代森林遍野,如要进行农耕,必先伐木开荒,故从“林”;古代以蜃蛤的壳为农具进行耕耨,故从“辰”。小篆认为从晨,囟(xìn)声。从“晨”,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意。本义:耕,耕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耕必作于晨,故从晨。-农,耕也。 、 《汉书·食货志》-辟土植谷曰农。 、 《汉书·文帝纪》-农,天下之大本也。 、 晁错《论贵粟疏》-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 汉·贾谊《论积贮疏》-殴民而归之农。
【组词】
农家子、 农舆、 农战、 农月
努力,勉力。 同: 努
【引证】
《左传·襄公十三年》-小人农力以事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