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6:43
献礼:字面意思是指向某人或某机构赠送礼物,以表达敬意、感谢或庆祝。基本含义通常涉及一种仪式性的行为,用以表示尊重或庆祝特殊场合。
献礼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献”字意为恭敬地送上,“礼”字意为礼物或礼仪。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用于正式或仪式性的场合。
在**文化中,献礼是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常用于表达敬意和感谢。在特殊节日如春节、中秋节,人们会互相献礼以增进感情。
献礼一词通常带有一种庄重和尊敬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感恩和庆祝的场合。它也可能唤起对传统礼仪和文化的尊重。
在个人生活中,献礼可能发生在各种场合,如婚礼、生日、纪念日等。例如,我曾在朋友婚礼上献礼一对定制的婚戒,以表达我对他们婚姻的祝福。
在诗歌中,可以将“献礼”融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晨曦初露,我献礼于山川, 以诗行,以画卷, 感谢大地,赐我无尽灵感。
视觉联想:献礼可能让人联想到精美的包装盒、鲜花束或艺术品。 听觉联想:在某些文化中,献礼时可能会伴有特定的音乐或颂词,如在**仪式中。
在西方文化中,“献礼”可能对应为“gift-giving”或“presentation”,虽然基本含义相似,但在具体的文化*俗和礼仪上有所不同。
献礼是一个富含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和场合中展现出多样的用法和意义。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不仅能够丰富语言表达,还能增进对不同文化和社交礼仪的理解。
1.
【献】
(会意。从犬,鬳(yàn)声。“犬”代表进献之物。本义:献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 、 《礼记·曲礼》。按,礼凡荐腥谓之献。-犬曰羹献。 、 《周礼·大司马》-献禽以祭祖。 、 《诗·豳风·七月》-献羔祭韭。 、 《仪礼·聘礼》-荐晡醢,三献。(三献:陈祭品三次献酒。)
【组词】
献尸、 献帛、 献爵、 献台
2.
【礼】
(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 《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脩五礼。 、 《礼记·王制》-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大戴礼记·本命》-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 、 清·周容《芋老人传》-邀见讲钧礼。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礼于廷。
【组词】
礼神、 礼祠、 礼诵、 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