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4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41:05
“哈巴狗”一词通常指的是一种小型犬,学名为“哈巴狗犬”(Pug),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的犬种,以其独特的面部特征、紧凑的体型和友好的性格而闻名。在非字面意义上,“哈巴狗”也常用来形容那些过分顺从、讨好他人的人,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
在文学作品中,“哈巴狗”可能被用来比喻那些没有主见、随波逐流的角色。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形容某人过于依赖或讨好他人。在专业领域,如犬类繁殖和训练,“哈巴狗”则指代这种特定的犬种。
“哈巴狗”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当时的贵族养这种犬作为宠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形容人的行为特征。
在中国文化中,哈巴狗犬曾被视为贵族的象征。在现代社会,这个词的使用可能反映了人们对权力结构和社会等级的一种批判态度。
“哈巴狗”这个词可能引起人们对忠诚和依赖的联想,同时也可能引发对缺乏独立性和自我主张的负面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人,他们在工作中表现得像“哈巴狗”,这让我思考了个人独立性和职场文化之间的关系。
在诗歌中,可以将“哈巴狗”比喻为那些在社会压力下失去自我的人:
在人群中,他像一只哈巴狗, 摇尾乞怜,失去了自己的声音。
看到“哈巴狗”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那些圆脸、大眼睛的小狗,以及它们发出的可爱叫声。
在英语中,“pug”直接指代这种犬种,而形容人的类似行为可能使用“yes-man”或“sycophant”等词汇。
“哈巴狗”这个词在语言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不仅指代一种特定的犬种,还常被用来形容人的行为特征。了解这个词的多重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它,同时也反映了社会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1. 【哈】
2.
【巴】
(象形。小篆象蛇形。本义:大蛇)。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大蛇。
【引证】
《说文》-巴,巴虫也,或曰食象蛇。 、 《山海经·海内南经》。注:“说者云,长千寻。”-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 《山海经·海内经》。注:“即巴蛇也。”-朱卷之国,有黑蛇青象,食象。
3.
【狗】
(形声。从犬,句(gōu)声。本义:犬。原指小犬。后为狗犬的通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狗,犬也。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 《易·说卦传》-艮为狗。 、 《春秋·考异郵》。注:“狗,斗之精所生也。”-故斗运狗三月而生也。 、 《史记·秦本纪》-以狗御蛊。 、 《礼记·曲礼上》。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效犬者左牵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