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30: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30:54
词汇“征言”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征”可以理解为征集、征召,而“言”则指的是言语、话语。因此,“征言”可以理解为征集言论或话语的意思。
“征言”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征集或征召人们的言论、意见或建议。
由于“征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较为有限。在古代文献或特定的文学作品中,可能会出现“征言”一词,用以表达征集民意或征求建议的意思。在现代语境中,类似的表达可能会使用“征求意见”、“征集建议”等更为常见的词汇。
“征言”的词源可能来源于古代汉语,用于描述官方或权威机构征集民众意见的行为。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更倾向于使用更为具体和常见的表达方式。
在古代**,君王或政府有时会通过征言的方式来了解民意,这是一种政治智慧的体现。在现代社会,虽然直接使用“征言”一词的情况较少,但类似的征集意见的行为仍然存在,体现了民主和参与的精神。
“征言”一词可能给人一种正式和权威的感觉,因为它涉及到征集和听取意见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与决策和政策制定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征言”这个词,但我们会参与各种形式的意见征集活动,如问卷调查、公众咨询等。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征言”用作一个象征性的词汇,代表倾听和尊重民意的精神。
由于“征言”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但如果将其与古代宫廷或现代议会的场景结合,可能会产生一种正式和庄重的氛围。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会有不同的词汇,但核心概念是相似的,即征集和听取意见。
“征言”作为一个不太常用的词汇,其核心意义在于征集和听取意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但在实际使用中,我们更倾向于使用更为常见和具体的表达方式。
1.
【征】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 《尔雅》-征,行也。 、 《易·大壮》-壮于趾征凶。 、 《诗·小雅·小宛》-而月斯征。 、 《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先王卜征五年。 、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 古乐府《木兰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唐·李白《送友人》-孤蓬万里征。
【组词】
征鼙、 征衣、 征客、 征鸟、 征盖、 征夫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