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9:31
地带: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用途的广阔区域,通常用于地理、生态或军事等领域。字面意思是指一片连续的区域或范围。
“地带”一词源于汉语,其字面意思即为一片连续的区域。在古代汉语中,“带”字常用来表示长条形的物品或区域,如“腰带”、“地带”。随着语言的发展,“地带”逐渐被用于更广泛的语境中,表示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广阔区域。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地带”可能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在军事文化中,“战略地带”可能象征着重要的防御或进攻位置;在生态文化中,“生态敏感地带”可能象征着需要特别保护的自然区域。
“地带”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广阔、连续的区域,有时也可能带有一定的神秘感或危险感,如“无人地带”、“禁区”。
在旅行中,我曾经过一片被称为“无人地带”的区域,那里荒凉而神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可以将“地带”融入描述自然景观的诗句中:
荒野的风,吹过无人的地带, 沙丘起伏,如同时间的波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广阔的沙漠地带,沙丘连绵,天空辽阔;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具有荒凉感的音乐,如风笛声,来增强“地带”的氛围。
在英语中,“地带”可以对应为“zone”或“region”,它们在不同语境中也有类似的使用方式,如“desert zone”、“business region”。
“地带”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适用于描述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广阔区域。它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是语言表达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对“地带”的学习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丰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1.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2.
【带】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 、 《仪礼·士虞礼记》-不说带。 、 《诗·卫风·有狐》-之子无带。 、 《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舄。 、 《世说新语·文学》-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 《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围城。
【组词】
带冕、 带围、 带钩、 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