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4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45:31
词汇“地带性”是一个地理学术语,主要用于描述自然环境特征在地球表面上的带状分布规律。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地带性”(Zonality)指的是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特征(如气候、植被、土壤等)按照一定的纬度或经度方向呈现带状分布的现象。这种分布通常与地球的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有关。
“地带性”一词源自地理学术语,其词根“zone”在拉丁语中意为“带”,在地理学中特指地球表面的带状区域。随着地理学的发展,这个词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描述自然环境的带状分布特征。
在不同的文化和地理环境中,“地带性”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农业社会中,人们对土壤和植被的地带性分布非常敏感,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种植和收成。
“地带性”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地球的自然美景和多样性,同时也可能引发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地带性”这个词,但在旅游或地理学习中,了解不同地区的地带性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自然环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沿着纬度的琴弦,/ 自然奏响地带性的乐章,/ 从北到南,/ 森林、草原、沙漠,/ 一幕幕变换的风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地球表面的带状分布,如从北极到南极的冰川、森林、草原、沙漠等。结合音乐,可以想象一首描绘地球自然带状分布的交响乐,每个乐章代表一个不同的地带。
在不同语言中,“地带性”可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其核心概念是相似的,都是指自然环境的带状分布。例如,在法语中,“zonality”可以翻译为“zonage”。
“地带性”是一个重要的地理学术语,它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地球自然环境的带状分布规律。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强我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描述能力。
1.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2.
【带】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 、 《仪礼·士虞礼记》-不说带。 、 《诗·卫风·有狐》-之子无带。 、 《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舄。 、 《世说新语·文学》-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 《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围城。
【组词】
带冕、 带围、 带钩、 带头
3.
【性】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 、 《广雅》-性,质也。 、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 、 、 《荀子·性恶篇》-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 、 《白虎通》-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 、 《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荀子·正名篇》-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组词】
性根、 性行、 性气、 个性、 禀性、 性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