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10:0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10:02:16
“刀笔士”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从字面意思来看,“刀笔”通常指的是书写工具,如刀形的笔,而“士”可以指学者、文人或专业人士。因此,“刀笔士”可能指的是擅长书写或文书工作的专业人士。
由于“刀笔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可能指的是擅长书法或文书的文人。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被使用,可能在一些特定的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出现。
“刀笔士”这个词汇的词源不明确,可能是由“刀笔”和“士”两个词组合而成。在古代,刀笔是书写工具的一种,而“士”指文人或学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
在古代**,刀笔士可能指的是那些擅长书法和文书工作的文人,他们在朝廷或官府中担任重要职务。这个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文人和书法艺术的重视。
提到“刀笔士”,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文人的形象,他们身着长袍,手持毛笔,书写着优美的文字。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古典和文化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由于“刀笔士”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如果要在现代语境中使用这个词汇,可能是在讨论古代文化或书法艺术时。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刀笔士,墨香飘, 古卷中,字字娇。 岁月长,风华茂, 文人志,永流传。”
提到“刀笔士”,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文人的书房,墙上挂着书法作品,桌上摆放着笔墨纸砚。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毛笔在宣纸上滑动的沙沙声。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刀笔士”的词汇。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职业可能是“scribe”(抄写员)或“clerk”(职员),但他们与“刀笔士”在文化和社会背景上有所不同。
“刀笔士”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对文人和书法艺术的重视。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的使用非常有限,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1.
【刀】
(象形。小篆字形,象刀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古代兵器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刀,兵也。象形。 、 《释名》-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 、 唐·崔国辅《从军行》-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
【组词】
刀枪;刀兵;刀瘢
2.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 、 《礼记·曲礼》-史载笔,士载言。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不能竟书而搁笔。
【组词】
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 笔帕之敬、 笔楮难穷
3.
【士】
(会意。从一,从十。善于做事情,从一开始,到十结束。本义:古代男子的美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士,事也。 、 《白虎通·爵》-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 、 《汉书·食货志》-学以居位曰士。 、 《后汉书·仲长统传》-以才智用者谓之士。 、 《周书》-太子晋,胄成人,能治上官,谓之士。 、 《书·牧誓》-是以为大夫卿士。 、 《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 《马伶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 、 唐·韩愈《原毁》-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
【组词】
士子、 士夫、 勇士;壮士;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