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08:56: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8:56:03
词汇“[方教]”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方教”可以理解为“地方性的教育”或“特定地区的教学方法”。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以下分析将基于这种字面理解进行。
“方教”可以解释为特定地区或社区特有的教育方式或教学内容。它可能包括地方文化、传统、习俗等元素在教育中的体现。
由于“方教”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它可能是由“方”(地方)和“教”(教育)两个字组合而成,用以描述特定地区的教育方式。
在某些文化中,方教可能与地方特色紧密相关,如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往往包含其独特的文化元素。
提到“方教”,可能会联想到地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以及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怀旧情感。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遇到过不同地区的教育方式差异,如在农村地区,教育可能更加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方教”来表达对地方文化教育的赞美:
山川之间,方教传承,
编织梦想,播种希望。
提到“方教”,可能会联想到地方特色的教室、传统乐器声和孩子们的欢笑声。
在不同文化中,可能都有类似“方教”的概念,如印度的乡村教育、非洲的部落教育等。
“方教”作为一个描述特定地区教育方式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提醒我们关注教育的地方特色和文化传承。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理解。
1.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
2.
【教】
(会意。从攴(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 、 《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以教国子弟。 、 《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礼记·乐记》-教者,民之寒暑也。 、 《国语·周语》-教,文之施也。 、 《春秋繁露》-精华,教政之本也。 、 《管子·小匡》-君有此教士三万人。 、 《韩非子·五蠹》-修教三年。 、 《史记·货殖列传》-宁有政教。 、 唐·韩愈《师说》-择师而教。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以教吾子。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昨日蒙教。 、
【组词】
教治、 教禁、 教读、 教读老夫子、 教民、 教迪、 教帖、 教当、 教示、 教戒、 教告、 教演、 教阅、 教坊司、 教门儿、 教引嬷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