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26: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26:36
周延(Distribution)是逻辑学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在一个命题中,一个词项(如主词或谓词)是否涵盖了其所有可能的外延。如果一个词项涵盖了其所有可能的外延,那么它在这个命题中是周延的;如果它只涵盖了部分外延,那么它是不周延的。
在逻辑学和哲学领域,周延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分析命题的结构和有效性。在日常口语和文学中,这个词汇不常用,但在讨论逻辑推理或哲学问题时可能会出现。
周延一词源自拉丁语“distribuere”,意为“分配、分发”。在逻辑学中,这个词被用来描述一个词项在其命题中的外延范围。随着逻辑学的发展,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指代词项的全面涵盖。
在逻辑学和哲学领域,周延是一个基础概念,用于分析和评估命题的有效性。它在学术讨论中非常重要,但在日常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不常见。
周延这个词给我的情感反应是专业和严谨的。它让我联想到逻辑推理和精确的思维过程。
在我的学术研究中,我经常需要使用周延这个概念来分析和评估逻辑命题的有效性。例如,在分析一个三段论时,我需要确定每个词项是否周延,以确保推理的有效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周延:
在逻辑的花园里,
周延的花朵盛开,
涵盖所有可能的外延,
精确而美丽。
周延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一个完整的圆圈,代表一个词项涵盖了其所有可能的外延。在听觉上,它让我想到逻辑学讲座中严谨的讨论声音。
在英语中,周延可以对应为“distributed”或“distributed term”。在不同的逻辑学文献中,这个概念的解释和使用是相似的。
周延是一个在逻辑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用于分析词项在其命题中的外延范围。虽然它在日常语言中不常用,但在学术讨论中非常关键。通过学习和理解周延,我能够更精确地分析和评估逻辑命题的有效性。
1.
【周】
(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周,密也。 、 《国语·鲁语》-忠信为周。 、 《礼记·缁衣》。注:“忠信曰周。”-自周有终。 、 《管子·人主》。注:“谓谨密也。”-人不可不周。 、 《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孙子·谋政》-辅周则国必强。 、 唐·韩愈《原毁》-责己也重以周。
【组词】
周悉、 计划不周;周谋、 周严、 周谨、 周虑
2.
【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亦作“蜒”。-延,长行也。 、 《楚辞·大招》-蝮蛇蜒只。 、 《韩非子》-延颈而鸣,舒翼而舞。 、 《书·召诰》-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 、 晋·陆机《长歌行》-兹物苟难停,吾寿安得延! 、 《吕氏春秋·顺说》-莫不延颈举踵。
【组词】
延瞩、 延望、 延算三纪、 延年、 延息、 延期
假借为“引”。引入;引见;迎接。
【引证】
《礼记·玉藻》-摈者,延之日升。 、 《礼记·曲礼》-主人延客祭。 、 《礼记·射义》-出延射。
【组词】
延接、 延入、 延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