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1:1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1:16:43
土方这个词在汉语中有多个含义,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土方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土”和“方”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土方主要指土地的划分或处理土地的方法,后来逐渐演变为现代的含义。
在**,土方与传统农业社会紧密相关,反映了民间智慧和地方特色。在现代社会,土方有时被视为落后或不科学的代名词,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仍然承载着文化和历史的意义。
土方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乡村、传统和朴素的生活方式。在情感上,它可能带有一种怀旧或亲切的感觉,尤其是在提到中医土方时。
在个人经历中,土方可能与家乡的传统*俗或祖辈的智慧相联系。例如,小时候可能听长辈讲述如何使用土方治疗小病小痛。
在诗歌中,土方可以用来描绘乡村的宁静和传统的美好:
土方的香气,弥漫在古老的村庄, 每一块土,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
土方可能让人联想到泥土的质感、挖掘机的声音或乡村的景象。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对土方的丰富联想。
在不同文化中,土方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其概念在其他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民间疗法或传统建筑方法也有其特定的名称和实践。
土方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多样的应用场景。它不仅是一个专业术语,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土方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汉语的多样性和深度。
1.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2.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