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8:57: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8:57:21
词汇“[抔土巨壑]”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似乎是一个组合词,由“抔土”和“巨壑”两个词组成。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分析:
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种对比或转变,如从微不足道的起点到宏伟的成就。
由于“抔土巨壑”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记录。它可能是由两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用以创造一个新的比喻或形象。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强调个人或集体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或者用来描述历史的变迁。
这个词汇可能给人以从微小到宏大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引发对成长、变化和历史的深思。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个人成长、历史变迁或地理特征时,可以作为一个生动的比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抔土之中,孕育着巨壑的梦想,每一粒尘埃,都是未来的种子。”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广阔的土地,其中一小块被特别标记,象征着“抔土”,而远处则是深邃的峡谷,象征“巨壑”。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比喻可以通过不同的词汇组合来表达。
“抔土巨壑”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比喻,用于描述从小到大的变化或对比。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得损不相偿,抔土填巨壑。
1.
【抔】
(本作“捊”。形声。从手,不声。本义:用手捧)同本义。
【引证】
《礼记·礼运》。注:“手掬之也。”-污尊而抔饮。
【组词】
抔饮、 抔土
相当于“捧”、“把”、“握”。
【引证】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黄花冈上一抔土。
【组词】
一抔米
2.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3.
【巨】
(象形。金文字形,是“矩”的本字,象人持矩形。本义:画直角方形用的工具)。
同本义 同: 矩
【引证】
《说文》-巨,规巨也。 、 《礼记·大学》-是以君子有挈巨之道也。 、 《管子·宙合》-成功之术,必有巨矱。
【组词】
巨矱
4.
【壑】
(会意。本义:深谷,深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壑,沟也。 、 《尔雅·释诂》-壑,溪壑也。 、 《文选·张衡·西京赋》-陆峦超壑。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壑。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林壑尤美。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峭壑阴森。 、 、 孙文《序》-如怒涛排壑。
【组词】
壑谷、 壑口、 壑子